四百载风云涤荡,雪山寺佛光重绽丨积善缘日课
来源:于都杨公风水 杨公堪舆风作者:黄麟小博士 积善缘2025-05-14 07:13
四百载风云涤荡,雪山寺佛光重绽丨积善缘日课馆见证古刹新生
在赣鄱大地之上,有一处灵秀之地。邑东巅峰,雪山巍峨而立,海拔七百余米,距于都、会昌、瑞金三县城八十余里。
这里青峦叠翠,直插云霄,云雾缭绕间,雪山寺飞阁流丹,凌空而立,似与天相接。
四季更迭,景色变幻无穷:春有云雾漫卷,夏有流霞飞渡,秋见霜染层林,冬赏皑皑白雪。
旭日东升,金光洒遍古寺;明月高悬,清辉浸润佛殿,无愧“邑东形胜,佛国胜地”之美誉。
追寻雪山寺的历史,宛如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长卷。
据《雩都县地名志》《重修雪山寺碑记》记载,明神宗万历年间(1620 年),初祖一了祖师在此结庐修真,二十六年修行圆满,圆寂后尸身不腐,留下一段传奇佳话,为雪山寺奠定了深厚的佛教根基。
时光流转至清顺治三年(1646 年),文元祖师云游至此,被此地群峰环拱、土沃泉甘的美景所吸引,认定此处恰似佛教圣地灵鹫山。
于是,他率领弟子披荆斩棘,搭建茅舍,开启了雪山寺的建设之路。顺治十二年(1655 年),茅舍换作陶瓦,初具梵刹规模,却仍不够壮观。
直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 年),寺庙大规模重建,栋宇崭新,钟鼓之声远扬,僧人们日夜诵经,寒暑不辍,雪山寺声名远播。
然而,康熙三十九年(1700 年),寺庙墙垣倾颓、梁栋歪斜,风雨中岌岌可危,令观者痛心不已。
次年清明,在长辈的倡议下,寺中长老虽觉力不从心,但念及前人创业艰辛,毅然扛起重修重任。
从 1702 年起,长老携徒孙们历经数年,精心修缮,用砖石替换破损的墙壁,以杞梓更换腐朽的木材,为楼阁增添彩绘,此次重修耗费折合银圆五百块,雪山寺石碑便是见证。
康熙四十七年(1708 年),寺庙终于修缮完毕,佛像庄严,殿堂焕然一新,重现辉煌盛景。
此后,经明和尚、释青莲等先后住持寺庙,各展所长。
释青莲更是在此主持事务 26 年,直至 1950 年圆寂。但在特殊历史时期,“破四旧”与“文革”浪潮席卷全国,雪山寺也难逃厄运,辉煌不再。
1978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国家落实宗教政策,雪山寺迎来新生。
法慧长老回归,收下众多弟子,其长徒陈策芳(法名界香)承袭师志,立志复兴古寺。在信众的支持下,界香师父带领众人建起大雄宝殿、斋堂和寮房等设施,2002 年又开通下山土基公路,让雪山寺重焕生机。
2006 年,界香师父圆寂,现任主持释同会(尼)接过衣钵,秉承师愿,广结善缘,弘扬佛法,让雪山寺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
值得一提的是,在雪山寺的复兴之路上,积善缘日课馆也发挥着独特作用。
馆内汇聚众多传统文化典籍与日课知识,为信众提供了解佛教文化、传统民俗的窗口,助力大家在修行之路上汲取智慧,积累善缘。
无论是对佛教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是虔诚的信众,都能在积善缘日课馆中找到心灵的指引 。
如今,专业职业堪舆风水师组团陪同湖北省恩施宗亲登上雪山寺考察。
他们以专业的视角探寻古寺风水奥秘,见证这座历经四百载风雨的古刹在新时代的涅槃重生。
雪山寺的故事仍在继续,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闪耀着未来的希望,等待着更多人前来领略它的魅力,在积善缘日课馆的相伴下,感悟佛法,积善修行。
#于都杨公风水 www.ydygfs.com
#杨公堪舆风水 www.ygmyfs.com
#积善缘日课馆 #黄麟小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