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21-06-12 19:07:04
1、杨筠松
据明朝嘉靖 15 年(公元 1536 年)董天锡编撰的《赣州府志》记载:“窦州杨筠松,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过虔州,以地理术授曾文辿、刘江东。卒于虔,葬雩都药口坝”。
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江西通志)载:(筠松,窦州)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生于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三月初八日戌时。
出身清贫,为官清廉的杨筠松,虽身为朝廷命官,但视富贵荣华为过眼烟云,无感恋眷,而心系山川风水,一旦投身其间,则如鱼得水,流连忘返。因此终于弃官为民,远离京都回到南方,以他擅长的风水地理术行于世。他平素自奉甚俭,而怜贫恤苦,多方周济,不遗余力,民间极为崇敬,有口皆碑,世人称之为救贫先生。
在堪舆学的基本理论方面,杨救贫力主因地制宜,因形择穴,观察龙脉,分析地势、方位,从而择定阴宅、阳宅的最佳伅置,渐渐演变发展成为风水地理的形法理论,世称形势派、峦体派或江西,被后世堪舆界尊为风水地理祖师,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个学派源远流长,迄至于今。海峡两岸、港澳和东南亚等地,自称杨救贫若干代传人的,大有人在。
据史书记载,廖、曾两姓都从宁都徙居兴国三僚,“盖两家冢宅,皆筠松所卜而贻之谶云”。(明·嘉靖董天锡编撰《赣州府志·人物志》)。可能是因为这一缘故,三僚人非常愿意跟外人介绍杨救贫为三僚卜地开基的传说。据说曾文辿是杨救贫的首座弟子,也是三僚曾氏的开基祖先,自从在黄禅寺偶遇杨救贫 之后,便与杨救贫云游天下,但是曾文辿一直都想寻找一块吉壤,世代定居下来。在宁都的赖村,曾文辿希望在那里安家,在他看来,那里的风水可以出大官,杨救贫说那里的山是秃头山,只会出大盗。后来在雩都的平头寨,曾文辿说这里是“五虎下山,狮象把水口”,将来子孙肯定兴旺发达,谁料杨救贫又说他看错了,这是“五鼠下山,猫儿把水口”。曾文辿发现三僚的风水不错,子孙可以世代为官,于是告诉杨救贫,他已经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的好地方。杨救贫来到三僚一看,果然是一块肥沃的盆地,山水环绕,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在遥远的盆地边缘有一棵高大的松树,树底下卧着一块圆形的巨石。但是,在这位风水大师的眼里,看到的却是一块适宜风水先生世代居住的地方,整个盆地就是一个硕大的罗盘,盆地中间的长条形石峰酷似罗盘的指针,而松树和巨石则是风水先生随身携带的雨伞和包裹。他说,住在这里,子孙后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原来杨救贫担心死后风水成为绝学,希望徒弟们能够世代继承他的风水地理学问。杨救贫和他的两个弟子(曾文辿和廖姓开基祖先廖瑀)一起,在盆地中间搭起茅棚住了下来,一人一座茅棚,茅棚为“寮”,故称“三寮”(现在为“三僚”)。曾文辿将全家迁往三僚村定居时,杨救贫特地为他择址定向,并作了一份地钳记流传至今:“僚溪山水不易观,四畔好山峦;甲上罗经山顶起,西北帘幕应;南方天马水流东,仙客朝拜中;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职旺;今卜此地为尔居,代代拜皇都;初代钱粮不兴大,只因丑戌相刑害;中年富贵发如雷,甲木水栽培;兔马生人多富贵,犬子居翰位;今钳此记付文辿,三十八代官职显”。明清以来,曾氏后裔人文蔚起,出了许多人才。据说海外的风水考察团来到三僚,都会拿着这份地钳记,寻找其中的“天马水”、“出土蜈蚣”、“罗经山”和“甲木水”。
杨救贫一生致力于风水之术,扶危济困,晚年却不幸为政客所害。在他所处的时代,唐帝国已经衰微,诸侯称霸。统辖虔州(今江西赣州)的诸侯是卢光稠,他早有独霸天下的野心,于是自立为王,号称卢王。卢光稠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便请杨救贫为其卜天子地,卜得后,将其母改葬。在答谢杨救贫的宴席上,卢光稠问杨救贫还有天子地否?杨救贫答道:一席十八面,面面出天子。卢光稠不愿别人也得到天子地,与他争夺天下,于是在酒里下毒。杨救贫察觉后,立刻带着徒弟回家,可惜船到雩都药口坝,便毒性发作,杨救贫问弟子曾文辿此处何地,曾文辿说是药口,杨救贫叹道:药到口死矣!仇不可不报也。临死之前告诉曾文辿游说卢光稠在赣州磨车湾安装水碓,十字路口开凿一口水井,则世世代代为天子矣。曾文辿不解,询问其中的奥妙。杨救贫解释道,磨车湾安碓,单打卢王背,十字路口开井,卢王自缢颈。在不同的位置上安碓凿井,在风水上破了赣州的“天子气”,制煞了卢光稠。后来卢光稠果真背长痈疽,疼痛难忍,自缢身亡。
二、 曾文辿:杨筠松之高徒
曾文辿是三僚曾氏开基祖,也是杨救贫的首座弟子三僚风水曾氏家传第三十。
雨停之后,赖澄山疾步走向对面山洼。谁知道,走了过去,不但不见有什么山洞大树可以藏匿那只大鸠鸟,就是它的迹影,也寻不到。正在觉得奇怪,忽然抬头一看,便即恍然大悟。原来这山形十足地象一只大斑鸠。只见此山前面尖而短,后面瘦且稍长,中间肥起,活象一个蛋似的,两旁各突出一块尖地,形似鸟翼,简直活脱脱的一只斑鸠形状。且后面连接丰江,前面乃一片秀田,恰似一幅“斑鸠落田阳”的景象,实在是地形灵气幻化,是风水形成的好地方。
赖澄山仔细推测,发觉如在此地埋葬先人,三年后必可出一宰相、一太师,并陆续将出‘一斗’芝麻的状元。这一斗芝麻有数万粒,此山堪称百世不衰。赖澄山琢磨端详间,天色已渐昏暗,正欲下山之际,忽见一轮明月自东方升起,正照着那“斑鸠落田阳”的山穴。见此他不觉叹道:“唉,原来这穴地正是犯师地。
风水之道有所谓“犯师地”的说法,即举凡山中有穴地洞府,如果向正东方日月出处,那这座山便是最先感受到日月的精华,这样的地穴就叫犯师地。因为如将先祖遗骸葬下此山,那这家必发,但那经手点葬的人,却必定在三年之内发生不幸,重者夭亡,轻者也会成为残废之身。
赖澄山虽然明知此地是“犯师地”,但心下寻思:到处寻龙觅穴,为的是自己的父亲,既然寻得这座难得的好山,虽属犯师之地,但如果老父葬下,自己儿子即可发迹,虽对自己不利,但儿孙可以显贵,为赖家增光,自己也可含笑九泉了。因此,他决定将父亲葬于此处。
赖澄山回家后见了儿子赖布衣,对他说:“凤岗,你父现已寻点一处好穴,这座山就叫”斑鸠落田阳“,你祖父葬后三年,赖家一定会发迹。”赖布衣当时对于风水之学尚属陌生,不知个中奥妙,对此十分愕然。
赖澄山没有向赖布衣说明犯师地这一点,因为布衣那时才只有十一二岁,要是点破,怕他不肯让祖父葬在那里,而且,做父亲的也不忍心让儿子幼年丧父,令其心理蒙上阴影。此时的赖布衣只有将信将疑,点头称是,心中却仍不信这风水的所谓奥妙。于是,择定吉日,叫家人及布衣,将他父亲的骨骸掘起,买齐香烛纸帛,偕同家仆,一齐去往乐平。抵达乐平,澄山便指点各人一同登山去。走到山顶结穴的地方,拉正了子午线,就要将棺椁葬下,但出人意料的是,正在下葬时,其中一个仆人内急,跑在后山地方撒尿去了。赖澄山此时已来不及制止,只得徒然长叹:“真是天意!真是天意!”
原来所点穴处正在斑鸠的颈部,下葬之时,是待斑鸠静默时才进行的。谁想仆人在后山地方撒尿,无异惊醒斑鸠,且尿为污秽之物,一经射下,斑鸠即醒而向天高飞。说也称奇,在仆人撒尿之后,即见全山震动,忽见飞沙走石。赖澄山急命各人伏地,狂风暴雨随之而来,足有半个多时辰才停止。赖澄山急命个人收拾物件,垂头丧气下山返回江西老家。
回家后,布衣见父亲整日愁眉苦脸,便询问原因。赖澄山叹口气:“凤岗,这次点葬斑鸠落田阳,功亏一篑,没料到下葬之时因仆人撒尿而将斑鸠惊醒,于是此山便失去不少灵气,原本此山葬后三年可出一状元、太师,现经此一变,灵气损半,状元固不可出,连太师也难以出了。我看这山,将来顶多也只可以出一个大师了。”
布衣闻言追问:“难道没有补救的办法了吗?”父亲叹口气:“无法补救了,你将来的出路已无状元之望,只能做一个天下知名的大师了。因此山实在很好,虽葬时失灵,仍可出一名人,将来你的名称也可如状元、太师一样传闻天下,只是不能大富大贵而已。况我不久于世,依我想法,你不妨从今日起,努力研究堪舆地理之术,好使日后成为天下知名之师,那我的心也可告慰了。”
赖布衣听父亲如此说,心内不免觉得奇怪,因为以前父亲常常嘱咐他要努力学习文学,对堪舆之术不必染指,而现已中举人,眼看将来状元及第指日可待,现在却因葬了一个人,父亲便叫自己学习堪舆术,还说将来必不中,这究竟是何缘故?他表面上虽然唯唯应是,但心中仍是不信。
从那天起,赖澄山即将自己的满腹学问尽传于儿子,赖布衣也觉多学一门学识日后也许有用,故也没有异议。三年后,赖布衣进京赶考,正如其父所说,名落孙山。于是他寄情山水,终学成名闻天下的寻龙探穴功夫。
四、廖金精
廖金精(943--1018年),名瑀,字伯玉,相传其曾入山学道,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长居虔化县(今宁都)翠薇峰“金精洞”,号平庵居士,自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省、府、州、县志均载瑀虔化(今宁都)人,对照家谱记载无讹;独《中国人名大辞典》载瑀雩都籍,有误。
远世居河南,先祖廖崇德于唐贞观庚子任虔化(今宁都)县令,遂落籍虔化,为廖氏始祖。瑀即崇德之十世孙,也是迁黄陂始祖廖銮之四世孙(廖銮之子廖三传的孙子)。宋初,以茂异荐,不第,于是潜心研究祖父廖三传、父廖通之堪舆术。瑀天赋聪敏,博学强记;好奇幻之术,谙天文地理。相传他年方十五,已经精通“四书五经”,乡人称其为“廖五经”。
唐末兵荒马乱,科举不继。廖瑀的父亲“廖三传”擅长堪舆,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转而研究堪舆之术。杨救贫在兴国、宁都、于都一带活动时,廖瑀与杨筠松相遇于虔化,起初他不服杨救贫,年轻气盛,屡屡与杨公斗法。有一次,黄陂廖氏请杨救贫去堪定一个门楼位置。廖金精预先用罗盘定准了方位,并在地下埋了一个铜钱做标记。杨救贫来后,却不用罗盘,只是用手里的一根竹竿,随手往地下一插,却正中了铜钱中间的方孔。廖金精这下服了杨公,虔诚地拜杨公为师。
廖金精原来住在宁都中山坝,为早晚追随杨公,他随师傅迁到兴国三僚村居住,后来得到杨公亲传“青囊秘籍”。并在三僚开基、著书立说,为弘扬风水文化,供子孙世袭此学。三僚廖氏杨公祠大门的对联“竹杖青奇万里河山归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就暗寓了这个故事。(注:此处传廖金精为杨筠松弟子,为谬误,实为其爷爷廖三传拜杨筠松为师学艺)
廖氏家承代代相传不绝,历朝国师辈出,廖瑀的后人,古有廖均卿、廖文政等国师,今有廖焕基等名师(自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各朝千多年,约出国师24位,明师72位,其中白衣承昭,由皇帝直接封为钦天监博士者有36人),致使三僚村受历代皇帝加封为“皇家风水师的摇篮”,现在亦誉为“国师的故里”。享誉海内外,故被后世赞之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杨公堪舆风水 www.ygkyfs.com
黄麟堪舆风水 www.ydygfs.com
电话15579467658 15279708575 QQ 2294300980
于都赣派风水师 于都杨公风水 杨救贫风水专家
杨筠松风水 赣州三僚风水 风水专家 著名风水师
江西形势派风水 寻龙点穴高手 赣州排名兼职杨公
江西于都杨救贫风水发源地杰出名师 周易经学风水
择吉择日师 研讨理气堪舆风水师 峦头堪舆风水师
江西省于都县杨筠松文化研究协会 陈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