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享
廖金精论怪穴(重要)

作者:25-09-01 20:07:15

廖金精论怪穴(重要)

QQ20250901-201112.png


藏匿之真穴难觅,此篇文章专论怪穴为主,论怪穴者,异常之穴也。眞龙藏幸,穴多异常,人难测识,故曰怪穴。實乃造化隐机,以俟有德。故凡大地,多是怪穴。但常穴易安稳,怪穴多侥险;常穴虽时师犹可知,怪穴非法眼不可辨。若识怪不眞,为害不浅。本欲置之不谈,尙恐庸师嗜利者,籍口奇怪,黎首饮鸩。又有自认聪明者,索隐好奇,置身险地。是以将言复辍,欲罢不能。谓如隐秘而不谈,孰若直陈而破惑?敢将师诀,参以己知,立歌补注,用述其概云。关注公众号:赖布衣文化甲,赖布衣文化乙,赖布衣文化丙


怪穴破惑歌——廖金精著


眞龙藏幸穴奇怪,俗眼何曾爱?

天珍地秘鬼神司,指点待明师。


注:藏者,晦而隐也。幸者,谲而险也。盖眞龙融结,福量非常,故其为穴,亦殊常格。潜踪闪迹,韬光敛华,而为诡异形穴,若有闭藏之状,不使时俗易识,故曰藏幸。厉伯韶云:“天机好处从来秘,不教俗眼识其奇。”然大地吉穴,人不易识。若天地之有呵护以待厚德,不轻与人者。苟非明师深契奥妙,何以发天地之隐,泄鬼神之机哉!又云“地出生成捉穴易,不须师管郭。地逢怪异穴难扦,遂要遇神仙”是也。但怪穴虽待明师而后扦,名师亦必积德而可致。故积德为图地之本,良有以也。苟使穴皆不怪,人皆可扦,则为恶之家亦可以得吉地,岂造化福善祸淫之微意哉!


明师堪破玄机诀,秘密不敢说。

恐君缘福或轻微,指出反惊疑。


注:天造地设,或好地丑形,或好形丑病。如杜后无齿,侍周王则生;钩弋手拳,遇汉武则伸。俟其人耳。明师之识怪穴,怪穴之待明师,岂偶然哉!但此等大地,明师虽能识之,奈何形穴怪异,隐晦殊常,苟非阴功重厚,福人庆门,虽有杨公之能,周孔之地,献之必不受,告之必不信,反致掩口胡卢,或惊骇疑怖,甚至讪谤诋毁而咎之。若吴国师景鸾献中干地,而反遭禁锢者,世岂少哉!何也,诚以此等大地,非浅福薄德所宜受用。苟不度德而妄献轻指,则天地鬼神加怒,而地师反遭祸害。故明师虽遇此眞龙大地怪异之穴,必须珍重,毋得轻泄,以取祸愆。廖氏云:“世人将信又将疑,枉自泄天机。”


地有奇巧有丑拙,总名为怪穴。

巧是穴形美且奇,地位使人疑。

拙是穴形媸且丑,狐疑难下手。

高人造化蕴胸中,巧拙尽玄通。


注:眞龙之融结,有处于非常之地者,谓之巧。有结为诡丑之形者,谓之拙。总名曰怪穴,惟高术之士能明之。大凡怪穴有跷蹊,龙要十分奇。认得龙神的的眞,怪穴始堪针。


注:怪奇以龙为取舍,故必有十分美龙,方可下之。不然则多谬戾,祸不旋踵。《经》云:“龙若眞兮穴便眞,龙不眞兮少眞穴。”又云“恐君疑穴难取裁,好向后龙身上推。龙上生峰是根核,前头形穴是花开。根荄若眞穴不假,盖从种类生出来”是也。


巧穴巧穴何巧穴,仔细与君说。

或然高在万山巅,天巧穴堪扦。


注:地有结于万仞山巅而为天巧之穴者,子微云:“第一天巧最高穴,常人惧怕轻弃撇。只言高处穴难安,不知巧穴有眞诀。天巧山顶分龙虎,峻地平夷有门户。人到穴中有半天,四望百里堪摘取。此地神童及状元,子子孙孙皆过府。”释之者曰:“穴不在天而名曰天巧,以其高出云霄,如在天上,故曰天巧。


每见龙穴湫窟、仙祠佛宇,多在崇冈迭岭之上。登山或数十里,或二三十里,多至五六十里,方见窟穴宫室。所在莫不别有天地境界。观其龙穴,其为龙宫,其为仙庙,其为佛刹,各随其宜,不可更革。盖天造地设,逞奇显异,山上出泉,冬夏不竭。峰巅有田,多至万倾。未经开荒,则长林茂木、恶蜂、毒蛇、鬼神占护。及其缘会遇合,则风霆开霹,鬼神剪除,长径屈蟠,广途平坦。此造化之玄也。


天巧之穴,无以异此。”信哉,言也!是故凡天巧之穴,虽在高山,及登其所,豁然开阔,局势宽平,如在平地,不知为万仞山巅。但见四面八方,献奇列秀,如三千粉黛、八百烟花,次第罗列。城郭周完,朝案重迭,明堂团紧,左右环抱,三阳具备,诸吉拱护,水不倾泻,穴不孤寒,乃为眞结,力量极大。上格贵龙,乃为禁穴,或出圣贤;中格龙亦能出将入相、皇妃国戚、神童状元、满门朱紫;下格龙无此融结也。


或然低在深山里,没泥穴可取。


注:地有结于平田污下之处者。廖公曰“藏龟闪迹在田中”是也。中原平洋之地,龙行地中而不可见,间露毛脊,为石骨,为墩阜。及结穴处,亦要高下分明,此亦名为没泥龙鬼蛇,藏蛰于泥,时有毛脊露出泥外,取其不见龙身,间露一二,知其为蛇龙之蛰藏耳。此格全在观水势以寻穴。故杨公云“平地龙神因水势”,又云“凡到平洋莫问踪,只观水繞是眞龙。”但龙平田散乱难见,而又杂以沟洫,诸水纵横,未易检点,必心目聪巧,而后可识。不然,亦水边日耳。


或然孤露八风吹,登穴自隈聚。


注:廖公云“坐空转面去当朝,不怕八风摇。”然亦不可穴上受风,登穴隈聚则善也。张子微天风穴云:“八风可至之地,望之若寒,即之则温;望之似露,登之则藏。”《发挥》云:“山峻穴高,盖于峻中求平;山露穴出,盖以两肩有蔽。”似于孤露受风,其实则藏风聚气,此所以吉。俗眼不识,嫌其露也。


或然直出两水射,临穴有凭借。


注:杨公云“亦曾见穴直如槍,两水射胁似难当”是也。然两水射胁之穴,必要当水射处,或有石曜冲出,或有山头夹照,穴间不见水来,故曰“临穴有凭借”。


或然结在水中央,四畔水汪洋。


注:杨公云“也有穴在深潭里。”卜公云:“水底穴,必须道眼。”谢子期释之曰:“水底之穴,甚难寻究,必是来脉精奇,踪迹怪异,自然超拔,与众不同。脉迹奇异而来,临于深渊大泽,忽然隐脉,必其穴生水底,惟道眼者知之。”张子微亦云:“要知水巧在何处,行水中间龙脉系。或见或隐或夹流,寻得龙来穴无地。居然却在水中央,百个山人无一喜。正缘见脉不分明,巧在水中难指耳。”诚如诸公所说,则安穴水里。以愚庸见,则为不然。


尝究廖公《怪穴破惑歌》云:“捉月虽云在水中,还要土来封。”正恐人以水中安穴,而不能用土封耳,故指出。穴在水中,四畔皆水,乃是水中突出山阜,于山阜上结穴,而四面回环周匝,皆汪洋巨浸,即是穴在水中,为水巧之穴。不可悮作穴安水底,方为水中怪穴。且天地间安有水中作穴扦葬之理?苟或有之,亦行险侥幸,仁人孝子岂忍以亲体置之水中,而自取悖逆之罪,以希图富贵哉!蔡西山亦尝有云:“水巧之穴,尤其难见,亦且难信。宇宙之间,水中融结固不多见。扦于水中,尤属罕闻。或者舍山而就水,舍高而就低,理则有之,亦须龙穴眞的无疑方可。不然,反成绝穴。况扦于水中乎?非审察地理精熟透彻,何敢以前人体魄尝试险穴?”诚确论也。


或然结在顽石里,凿逢土脉取。


注:子微云“也有石山石片漫,皆无寸土穴难安。不合龙眞难舍去,寻趁十日无足观。此名天完混沌气,龙皮粗厚头面干。时人莫道无草木,不知童山是两般。童山土色细杂碎,可栽木植生长难。天完之地无缝路,荡荡光滑如削刓。却须回环四兽地,自有土润草木山。只有相当作穴处,头面漫漫皆石盘。石必有缝可镌凿,石板之下有土山。若得土时穴须浅,不必深凿入其间。”是谓穴结石里也。但顽石漫漫,不易测识。苟非高术法眼相度,安知顽石之下,可以凿缝土而安柩哉!故卜氏云“石间穴贵得明师。”


或然有穴瞰泉窍,葬后泉干燥。


注:眞龙气旺,故结穴完而其气又有余盛,从而漏为灵泉。子微所谓“龙气之旺,迸裂不禁者”是也。亦谓之“龙漏穴”,本是眞龙漏天地之秘,示人以自然之穴。但造物玄机,以泉惑人,故未易测。然其泉亦必甘美异常,又非冷泉险溃之比。西山云:“泉有数种,惟冷浆泉不可灌溉,不堪盥俯,不入炊饮,滋滋浸渍,清不能澄,浊不能混。此无用之泉也。红泉之地,不可取用,恐有银脉。腥泉之地,不宜留意,恐有铁矿。温泉、醴泉则旺气已钟于泉,不复成地。若泉清,可椈,可澣,可灌,澄之愈清,混之难浊,春夏不盈,秋冬不涸,皆泉水之美者也。穴适值此,则为佳脉。瞰泉窍上弦以治穴纳棺,此泉必缩为生气,不复流注。若夫得雨则盈,雨霁则涸,望之似可扬尘,践之或可没胫,此不潴之地,地脉疏漏,最为无用。或春夏有泉,秋冬干涸;或雨则泉迸,晴则泉干,皆不足用。故穴逢龙漏,又须论泉而后论地,泉吉而穴吉是也。然亦不必拘于葬后泉干,亦有不干而吉者,但要泉美为凖耳。


或然有穴逼水边,葬后水城迁。


注:龙眞穴正,不幸而逼近水涯,或水冲割,此亦造化留心待人主耳,故葬后水徙而吉。卜氏云“水有陵迁谷变”是也。《史记》:“晋郭璞葬母于暨阳,去水百步,人以为言。璞曰:‘当即为陆矣!’其后沙涨,皆为桑田。”


或然有穴居龙脊,骑龙贵无敌。


注:廖公曰“骑龙须要居龙脊,龙住应无敌”是也。盖骑龙穴力量最大,乃龙气旺盛,故结穴后犹有余气之山。以其穴不居尽处,故曰骑龙。旧说前去山皆不结穴。


古歌一篇,论骑龙穴意颇详尽,附录于此…

歌云:

三十六座骑龙穴,不是神仙难辨别。

水分八字两边流,且到穴前倾又跌。

无龙无虎无明堂,水去迢迢数里长。

玄武虽端气还过,庸师安敢忘评章?

眞龙踊势难顿住,结穴定了气还去。

就身作起案端严,四正八方皆会聚。

外阳休问有和无,只看藩垣与夹扶。

左右护龙并护水,回环交锁正龙居。

或作龟背或牛肩,或作鹤嘴蜘蛛肚。

凤凰衔印龙吐珠,天马昂头蛇过路。

前案不拘尖与圆,或横或直正无偏。

但寻眞气居何地,认取天心十道全。

或在平阳或溪湾,或在高峰半山上。

或然山连千万重,或然水去千万丈。

神仙方识此规模,自可一湖通百湖。

巧目神机扦正穴,何须逐一看沙图?

教君细认毋怪奇,左右缠护不曾离。

水虽前去三五里,之玄屈曲合天机。

更有异穴倒骑龙,前后妙在看形容。

千变万化理归一,尽在高人心目中。

要妙无过捉气脉,吉凶祸福分黑白。

君如下得骑龙穴,百子千孙非浪说。

骑龙之穴福非轻,世代富贵无休歇。

状元及第总堪夸,将相公侯盈帝阙。

此歌理攸当,但三十六穴之说则拘矣,学者不可泥之。


或然有穴截龙脉,斩关古有格。


注:斩关穴者,乃斩截行龙气脉而结穴也。盖龙之大势已去,旺气暂注,亦成星辰,有形穴可下,故斩气截脉下之,非勉强斩截龙脉而立穴也。此地发福极快,但不悠久。盖为龙尽处自有正穴,故尔。《经》云“假穴斩关莫道眞,正穴眞形都差了。


或然有穴在湖滨,秋冬始见眞。


注:穴有结于湖滨者,春夏水涨之时,四望皆水。直至秋冬水退,而穴形始见。如认龙眞,亦可用之,不畏其卑湿也。杨公云:“也曾见穴临水际,俗人见穴无包藏。”又云:“平中还有水流坡,高水一寸即是阿。只为时师眼力浅,到彼浩然无奈何。便言无处寻踪迹,直到有山方识得。如此之人岂可言,有穴在坪原自失。只来山上觅龙虎,又要乳头始云吉。不知山穷落坪去,穴在坪中贵无敌。痴师悮了几多人,又道葬埋畏卑湿。不知穴在水中者,如此难凭怕泉沥。盖缘水涨在中间,水退却同干地力。”此说曲尽湖滨穴法之妙。


或然有穴落田畴,春夏水交流。


注:平田之地,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原自高山撒落平洋,牵连铺展,平坦而来,微有脊脉。当春夏灌溉之时,满目皆水,俗眼见此,不忽其为泥污,则弃其为水沥,安知其有美地存焉?但结穴之处,必须有银锭,束气融聚,分水伶俐,忽起微突,开口明白,界水交织,方为眞穴。虽水田满目,不足畏也。


或然穴在土皮上,名曰培土葬。


注:培土葬者,其地气浮于上,故下棺之时,不深穿井,放棺土皮之上,外以客土培之,故曰培土葬也。朱子曰:“漳、泉间,棺只浮于土上,深者仅有一半入地,所以上面封土甚高。后来见福州人举移旧墓,稍深者无不有水,方知兴化、漳、泉浅葬者,防水耳。”按:浅葬之法,不特漳、泉为然。盖地土有厚薄之殊,龙脉有浮沉之异。地土厚,龙脉沉,有葬至数丈者,不谓之过深;地土薄,龙脉浮,有安柩土皮之上,用客土培成塜者,不谓之过浅。噫!非圆机之士,其孰能之?


或然穴在石罅中,有土气斯通。


注:此石山土穴也。《葬经》云:“气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盖顽石之不可掘凿者,则隔断生气,且多生水,所以不可下也。故石山必有土穴为眞。廖公云“漱石莫疑安石罅,土穴端无价”是也。杨公云“也有穴在大石间”,卜公云“石间穴贵得明师”,皆言石间有穴,却不明言,立穴处必须有土为眞。张子微云:“石巧之穴石盘生,如琢如镌如切成。上无缝脉穿凿计,且无寸土为遮蔽。”又云:“此穴依山不须凿,结切安柩平处是。自然融结得山脉,不必凿开泄石气。”则又直指顽石之上安柩。诚如所言,是又与《葬经》相背。且石山土穴,或石山凿见土脉为穴,予闻其语矣,亦见其地也。石穴不可掘凿,则是顽石,无生气。今言安柩其上,以土封之,吾闻其语矣,未见其地也。虽云有之,终于我心有所不安,不敢取以为法,宁从廖,不从张。


也曾见穴水直流,下后出公侯。


注:眞龙大地,包里重迭,而正穴必居众山拥从之内,小水直流,势所必有。陶公云:“直流百步,弈世为官。”必须外面大河大溪,逆潮横繞,而山脚重重拦截。《赋》云“元辰水当心直出,未可言凶。外面山转首横拦,得之反吉”是也。然直流之穴,必须龙长气旺,力量极大,又得两畔山脚包收,水虽去而山则回,穴甚周密则可。若龙短力少,一步去水亦不可下。廖公云:“第一莫下去水地,立见败家计。”至验至验,戒之戒之!


也曾见穴砂斜飞,下后着裶衣。


注:眞龙贵穴,面前或多顺水之砂,俗眼必望而畏之,或指为退田笔,或指为离乡砂,纵有美地,亦不敢信。岂知此乃曜气,为极贵之应哉!杨公云:“或如刀,或如剑,随水顺流俱冉冉。庸师只断定离乡,岂知内有眞龙占。”盖眞龙正穴既已融结,虽有微砂顺水,多是秀曜,不可一例断作退田笔、离乡砂。何也?盖砂如美女,贵贱从夫,故尔。如大贵人既在此建府创第,或开藩建节,则军将兵卫,或左或右,或出或入,皆是为贵人奔走服役,故顺去者亦无所畏,乃为秀曜贵气之验。


也曾见穴无包藏,一突在平洋。


注:包藏者,穴之护卫,以蔽风寒,不可无也。诀云:“立穴处最怕风吹。”又云:“穴要有包裹。包裹穴无破。”甚言穴之贵于包藏也。但法贵通变。如平洋一突,又不必若是之泥矣。蔡文节云:“平洋之地不畏风。”杨公云:“平洋不怕八风吹。”此皆直指平洋不须畏风,不必论其左右之有无也。盖以平洋之地,一望无际,风行地面,不入地中,故虽无包藏,亦不为害。譬如人在平原旷野,皆无障蔽,终日受风,不至为病害。若居密室坐卧之所,有窗棂罅隙,贼漏射入之风,则能为患。故山谷最怕凹风,而平洋之地,既无凹风,又何必拘于周密乎?


也曾见穴多余气,山去数十里。


注:大龙气盛,一时收敛不尽,故结穴后有余气之山,或去数十里。此地力量极大,俗眼观之,龙气未尽,必怀疑惑,不敢下之。殊不知大福力地,其结穴必不在大穷尽处。《经》云:“大地皆从腰里落,余枝前去作城郭。”吴公云“余气不去数十里,决然不是王候地”是也。范越凤云:“眞龙蟠泊,必分牙布爪,结穴之外,有三五里余气,并皆暗拱。如人之巨室,寝息之处,必在堂奥之中。”喻亦亲切。但所去之山,必须回环护穴,或去为下手,或去为后杠,或去为障峡,或去为水口捍门,虽去犹为我所用则可矣。


也曾见穴坐后空,得水不嫌风。


注:廖公云“坐空转面去当朝,不怕八风摇”是也。盖来龙跃踊雄猛,及入首结穴之际,忽然翻身转面,逆水当其洋潮,虽或坐空,必有水绕,不足畏也。《葬经》云:“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此类是矣。然亦须穴场藏聚,如前所谓登穴煨聚则善。


也曾见穴面前欺,顾祖不嫌低。


注此回龙顾祖之穴也。廖公云:“高山落平冈之穴,而为回龙顾祖之地,则前朝之山皆我祖宗父母,虽高无害,亦不恶其逼迫。”卜公云:“回龙顾祖,祖不厌高。”盖以子孙见祖宗,则尊卑之礼出乎自然,虽高逼不以为欺,非客山来朝之比。若是客山高迫,则有陵压之患,谓之客山欺主,不可下也。然顾祖穴虽不畏前朝高逼,亦须其山开面平正秀丽,而无粗恶欹斜、臃肿丑陋形状,及尖射飞走、破碎巉岩等像则可。


也有巧穴名合气,来脉双龙至。


注:合气之穴,力量极大,或二龙、三龙,以至九龙,合者愈多愈胜。《经》云“更有二龙合一气,两水三山共一场”是也。


也有巧穴名龙脱,来脉水中过。


注:龙脱者,山脉断绝,穿落过水,如人脱离而去,无所拂着之意。卜公云:“弃甲曳兵,过水重兴营寨。”陶公云:“马迹过水,揽衣渡河。”皆谓龙脉从水中渡过,然后复起星辰结穴也。然气乘风则散,脉界水则止。今言过水,何也?盖必有石梁之脉穿水过,如俗所谓“十大崩洪”石梁渡脉过水之说方是。如海中诸岛,亦是水底石脉联属耳。盖水不界石脉,而界土脉。邵子曰:“水则人身之血,石则人身之骨,土则人身之肉。故血行于肉,不行于骨。血以资肉,肉以养骨以资身。惟气无往而不通也。”廖公曰:“漏脉过时看不得,留心仔细看龙格。穿河渡水过其踪,认他石骨为眞脉。”此察龙脉渡水之要诀也。


此皆奇巧令人疑,造化隐眞机。


注:以上皆巧穴而怪者,共二十二体,乃造化隐机,必俟有德之人而后得之耳。


更有丑穴尤难识,福应无差忒。

丑拙丑拙何丑拙,眞有玄微诀。

君子盛德貌如愚,良贾藏若虚。


注:眞龙藏幸而为丑拙之穴,极其难识。即其形状,若为可弃。然验之仙踪,福应无爽毫末。若此者,岂非其有玄微妙诀乎?故得其诀,虽丑拙亦为可取。犹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老子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是也。以穴之丑拙而弃美地,犹以貌取人,而失之子羽矣。


又如女子德淑贤,貌丑不须嫌。


注:悦色而不好德,世俗之蔽。如女子貌陋而有淑德,世多以丑弃之。貌美如有秽行,世反以美取之,识者必为长太息也。西施绝色,适以倾人之国;而无盐丑女,乃以兴邦。信不在色,而在德耳。故凡论穴,当以龙为主。龙既眞,则穴必的。外虽丑拙,而内含眞气融结,法有可取。犹女子之有淑德,而特外貌不扬。君子取以自配,必成内助之功。若必欲拘于穴之明显,而不审乎龙之是非,是为悦色而不好德也,寜不置美地于无用哉!


为君泄破天机秘,丑拙莫轻弃。

也曾见穴乳直长,左右莫拦当。


注:长乳者,一乳中出独长,两边龙虎抱卫不过。人之见此,莫不以脉露而弃之。殊不知正脉中出,气力旺盛,势难顿止,故独出而且长也。至结穴处,开窝开钳,自有本身龙虎卫穴,外山护脉,虽后来左右为托送之山短缩,缠不过穴,亦不为害。杨公云“贪变廉贞梳齿样,长枝有穴无人葬。人言龙虎不归随,谁知葬后生公相”是也。若乳头不开窝钳,或转向左右,则是抱卫他山之砂而孤露矣,不可下也。


也曾见穴脑偏侧,时俗难辨识。


注:眞龙闪迹,变态不一。世俗只识端正之穴,岂知藏幸之龙穴,多在偏侧处融聚。厉伯韶云“谈水谈山世俗多,用拙不能将奈何?误葬每因求正面,不扦浑是弃偏颇。岂识眞玄奇妙处,仙人多是下偏坡”是也。但偏侧之穴,后有鬼乐方为眞的。如无鬼乐,不可妄下。


也有穴下生尖嘴,枫叶三丫体。


注:枫叶三丫,星长穴下出嘴,骑刑坐煞扦之,主贵有威权,文官兼武。


也有穴前嘴直长,凿作臂回远。


注:结穴已完,而余气犹去不住,当凿其去处为内堂,作一臂逆掬为妙。


也有穴后是空槽,玉筋夹馒头。

注:阳中阴之变也,即合钳穴。


也有穴前是深沟,金枧与银槽。

注:阴中阳之变也,即正钳同。


也有丑穴如鹤爪,突露无人晓。


注:杨公云“禄存带禄为异穴,异穴生成鹤爪形。鹤爪之形两边短,一距天然撑正身。此是禄存带禄去,长股之穴为正形。起顶或成衣冠吏,短短低生左右臂。左臂短如揷笏形,右臂短如佩鱼势。时师到此多狐疑,却嫌龙虎不缠卫”是也。


也有丑穴似牛皮,懒坦使人疑。


注:平坡之穴,微有窟突,俗眼视之,如牛皮懒坦,无处可下。不知散中求聚,力量极大。杨公云“撒网之形似牛皮,不着绯衣多食禄”是也!杨公有一亲操案例在三僚隔壁青塘何氏祖坟即是此平坡穴论。


也有丑穴少一臂,时师容易弃。


注:世俗论地,只爱左右均匀。纵有欠缺,则所不取,此其常耳。却不知有等眞龙大地,结作诡异之穴,多不齐整。或有龙无虎,或有虎无龙。明师见之,自有定诀。古歌云:“有龙无虎亦为吉,有虎无龙未是凶。只要外山连接应,分明有穴福常丰。”卜氏云:“或有龙无虎,或有虎无龙,无龙要水绕左边,无虎要水缠右畔。”范越凤云:“水来自左,无左亦可;水自右来,无右亦裁。”廖公云:“又有如钗长短股,无乳无穴何处取?此名龙缩缩处寻,短股头间气脉聚。或左或右穴皆然,定有外山作龙虎。”杨公云:“也有左长右枝短,也有左短右枝长,世俗庸师多不取,岂知异穴生贤良。”皆确论也。蔡氏云:“欠缺不齐,天地之奇。”此类是矣。


也有丑穴体粗顽,细认太极安。


注:粗顽之处,人多厌弃。不知其有微茫太极窟突之形,虾须、蟹眼界水分合明白,乃为贵穴。然此穴多能误人,若体察不眞,不可草草,必须细察龙脉眞的,方可扦之。


也有怪穴是担凹,乐起贴身高。


注:张子微所云“又有凹穴两肩起,正对主峰凹入底。乳头又更对凹生,作穴如何安顿是?此名天潜不可轻,凹处深藏有妙理”者是也。凡担凹之穴,必要有后乐贴身盖照。若垂乳结穴而乳头长者,则是气钟于乳,虽无乐亦不妨,却要后宫包裹,不可空旷,或有孝顺鬼尤妙。


也有怪穴是仰瓦,气蹙前头下。


注:凹脑之穴,气蹙于前,必要后宫仰瓦。若仰瓦内又出一乳,则非眞结。此穴须有后乐为准。若垂乳者,穴立乳头。后有孝顺鬼,无乐亦好。此与担凹穴同一格耳。


也有怪穴似拖枪,只要护缠长。


注:杨公云“尖枪之山要外裹,外裹不牢反生祸。外山包裹穴如枪,左右包来尖不妨。山来雄勇势难竭,是致尖形也作穴。只要前山曲抱转,针着正形官不绝。”又云“有如破军变贪狼,贪狼入穴如拖枪。拖枪之穴人嫌丑,只缘缠护两山长”者是也。


也有怪穴如鬪斧,须要鬼乐守。


注:鬪斧之穴,如穿针对线,横来直受,直来横受。杨公云“亦有异穴如鬪斧,不拘左右生龙虎。横龙却向直中扦,直山却向横中处”是也。却要有鬼有乐以为证应,方可安穴。廖公云:“横龙结穴必要鬼,乐山宜后峙。”蔡氏云:“此等之穴,先看有鬼无鬼,次看前山朝水。二者相应,再看托乐,便可下手扦之。若无鬼乐,从有前面山水,不可下也。”


也有怪穴无龙虎,何人将眼睹?


注:世俗看地,惟求龙虎二山弓抱而已,此外无复知识。杨公云“只来山上觅龙虎,又要圆头始云吉”是也。殊不知龙穴眞结,不必有龙有虎。若龙穴不眞,纵是有龙有虎,反为花假之地。《经》云“君如识穴不识怪,只爱左右包者是。此与俗人无以异,多是葬在虚花里。虚花左右似有情,仔细辨来非正形。虚化作穴更是巧,仔细看来无甚好”是也。


也有怪穴无案山,诸水聚其间。


注:天造地设眞龙正穴,有主山必有宾山。廖公云:“第一尤嫌无案山,衣食必艰难。”今乃有眞穴而无案对,俗眼见之,必以有主无宾弃之。岂知水潮即是山朝,杨公云“也有眞形无朝山,只看诸水聚其间。汪汪万顷明堂外,内局周回如抱环”是也。


也有怪穴如反掌,窝靥形微坦。


注:杨公云“也曾见穴如反掌,却与仰掌毋两样。”盖反掌之地,形体偏反,但亦有窝靥之穴,却与仰掌之掌心穴法不异矣。


也有怪穴要锹皮,苞节认玄微。


注:木星之穴,以其来势直急,恐有杀气,故锹皮下之。必要立穴处有苞节芽蘖,方为眞穴。不可于硬峻急直之所强勉凿穴。故曰“苞节认玄微”。


有如壁上扑飞蛾,细看突无多。

注:贴壁飞蛾,微有突穴,安突中,粗中细也。


有如壁上挂灯盏,但见窝微仰。

注:杨公云“落在高山挂灯样”,急中缓也。


急山忽然一坦平,穴向此间停。

注:急中有缓,多结仰高之穴。廖金精为吾邑张氏下一贵地,土名白牛坦,乃万仞山半,忽然一块平坦,穴安坦中,是急中缓也。


缓龙到头突忽起,穴向此中取。

注:平洋之地,龙势似缓。入首忽然突起,谓之平中之突。《葬书》所谓“地有吉气,土随而起”者是也。此穴至贵,但宜葬于巅,缓中急也。


精神显露反非祥,隐拙乃为良。

注:卜氏云“何精神显露者反不祥?何形势隐拙者反为吉?隐拙者定有奇迹异踪,显露者多是花穴假形。”良有以也。


眞龙藏幸韬神机,奇怪使人疑。

注:眞龙藏幸,至结穴处,韬光敛华,晦其神机,而为奇怪形穴,使人见之,群疑满腹。非有灼见,不敢下也。


奇怪奇怪何奇怪,千形并万态。

能乘生气任君针,奇怪莫心疑。


注:山龙之变态无穷,奇形怪穴,安可悉举?一言以蔽之,曰“葬乘生气”而已。苟能于地理中识透“葬乘生气”妙诀,任君所扦,皆能获福,何奇怪之足畏哉!廖公云:“变化无穷聊举例,作用皆如是。乘得生气任君裁,奇怪不须猜。”杨公云“怪形异穴人厌看,如何子孙世为官?只恐怪穴君未识,识得裁穴却无难”是也。


大抵奇形并怪穴,只怕龙神别。

认得龙眞穴便眞,此诀值千金。


注:有眞龙则有眞穴。龙既眞的,穴虽奇怪,亦不足畏。杨公云:“大凡诸山来此聚,诸水流来聚此处,定有眞龙此间作,只恐不知龙住处。住处多为丑恶形,世俗庸师心里惧。”故扦怪穴之法,惟在审龙。诚于龙认得眞,何奇怪之足畏哉!善夫西山之言曰“《葬书》千经万绪,地理千形万状,言不能尽,状不能徧。约而蔽之,不过龙眞朝的,水土交会,穴必在焉。虽神秘怪异,亦可测识。若外此以求善法,非吾之所知也。


假龙无穴不堪安,莫作怪穴看。

若将借口乱安坟,悞尽世间人。

用怪不能当守拙,缄口休谈说。

要知官穴有眞玄,须遇至人传。


注:大凡无穴,必是龙假。蔡西山云:“假龙误人甚多,其摆布精神,起人眼目,与眞龙无异。只是到头结果无取,故世俗之人,正谓其有秀特。而时师又以眞龙丑穴之说文之,鲜有不为所惑者。”子微云“假龙亦有穿心开帐,有星辰秀丽,有桡棹手脚,亦有摆布,但无迎送,或蜒蜿四五里,或萦迂数十里,至大尽处,乃无穴可下”是也。故眞龙怪穴,乃是有穴而特丑拙,或有穴而特奇巧,非若假龙之无收拾结果。至尽处,或有窠而虚阔空亡,有乳而直峻粗大,有钳而漏槽破顶,有突而破碎懒坦,不可扦葬者。若不能辨龙眞假,而以假龙无穴之处指为龙眞穴怪,强勉凿穴,以此借口而误世人,其害不浅,不若置怪穴于不谈,尤为愈也。故研习地学者,当虚心访求明师,极辨而研穷之,不可草率卤莽,强不知以为知,苟一朝之财贿。前辈谓医药有误,祸止一人;地理有误,祸及一家。捧诵斯言,尤当悚惕,可不戒哉!可不慎哉!


巧拙万金歌


龙有好恶首须知,穴有巧拙难整齐。

好母偏生奇怪女,名郎不择俊娇妻。

高人论德不论色,阀阅止问是谁儿。

天机好处从来秘,莫教粗眼识眞机。

踏来眞龙难寻穴,把作茅丛容易撇。

欹斜缺折不须论,但于局面低中寻。

自是蒹葭成野穗,本来芍药结苞深。

梧桐叶上偏生子,杨柳枝头出正心。

注:总论美地不限常,惟当看所出之祖何如耳。


杞子叉芽难见實,要从变处识精全。


注:杞梓枝龙格如初生枝,余斗角屈折,势如人字依折,又有敛骨排行,本是偏气。然得五七节首尾如此,即是龙气不杂乱,亦为合格。必须审其变处,可结均匀之穴,故曰“要从变处识精全”。若一向偏而不变均匀,则不足取。但人字亦皆于一字中心出斜脉,虽节节斜行,亦不妨为中出之龙,故此龙多生奇穴,亦颇难测识。


芦花袅水东西点,未必条条着地寻。


注:芦花袅龙格,多在平地水际。花点东西不定,不可执一而以正条寻穴。怪穴多在边旁,或曰芦花袅龙格虽居平地,或又变起星辰,在山上结穴,故曰“未必条条着地寻”也,亦通。


一点露花垂草尾,十分香味在花心。


注:此论大穷尽处,纵有结作,不过露华垂于草尾而已,力量几何?眞龙大地,分牙布爪,吐雾兴云,结穴外必有余气之山回环拱卫,穴在中腰,故曰“十分香味在花心”。


岸上楼台沉水影,山中木植堕田阴。

龙头必向云中出,蛇影难从山上擒。


注:四者皆譬形穴在此,取应在彼,若于应处求穴则误矣。


此义仙人不传授,高明通晓在胸襟。


注:仙翁非吝于传授,盖非口舌所能言,笔画所能写,妙在心悟耳。


固知龙祖传来好,更有前砂识幸深。


注:来龙好必结好地,固其理也。前砂尤能证穴之所在。杨公云:“眞龙藏幸穴难寻,惟有朝山识幸心。”


西岸月升东岸白,上方云起下方阴。


注:此承上文“前砂识幸”之意,盖取应之砂妙耳。如东边有秀异之朝砂,西边必有眞龙之结作。


若还只问好头面,假穴常常眞乳见。


注:若不审龙,徒泥穴之头面,则假穴多有好乳。


开枝依旧有遮拦,过形只是无针线。


注:此乘上假穴多有乳中垂,左右亦有龙虎遮拦,只是后龙不眞,全无度峡,来脉不明。盖相山之法在审龙,而审龙之术在观峡。未有眞龙而不度美峡,未有峡美而不结吉地。峡之美者,如梭带丝,如针引线,如藕断丝连,两旁遮护稠密,不令风吹水劫。峡之凶者,则毋此格,徒有遮拦,非眞脉矣。


谈水谈山世俗多,用拙不能争奈何?


注:谈地理者不可胜计,能用拙穴者几人?盖识之者少也。


误葬每因求正面,不扦浑是弃偏颇。


注:假穴端正,起顶垂乳,易以惑人。眞龙栖闪,千变万化,诡异偏斜,难以测识。故世之大地,往往有在路旁而人不着目者,多以偏斜弃之耳。


岂识眞玄奇妙处,仙人多是下偏坡。


注:仙人坟墓,诡异丑拙难识者,每多偏侧。非故好此怪异,廖公云“隐显虽有不同,力量本无二致”是也。


好妇不须全俊美,福人何用太喽啰。


注:丑妇生贵子,福人无机关,喻大地多丑拙之穴。


大凡好地作丑穴,不与世人容易说。

若教大地穴分明,是使天机容易泄。


注:龙眞穴丑,造化之微机也。


若还不是遇神仙,分付时师定不然。

要求大地先种德,自有高人为尔扦。


注:三段证以龙眞穴丑,不害其为贵地。假穴明堂宽大,朝对秀丽,龙虎抱卫,而坐下无真龙无脉气,葬者败绝,顾何益哉!末言积德自遇明师,又崇本之至论也。

谚有云:“地有十分大,穴有万分怪。”是以古仙哲师点怪穴者,未尝不细用心机,参详思索。或一月而得之,或一年而得之,或数年而后明,或十年而后定,不敢轻易以为是,必深知其情性,洞究其玄微,划然神悟,透彻眞机,果有定见,造化在乎手矣,岂不难哉!


古语云:“一年学得寻龙,十年学不得点穴。”又云:“望势寻龙易,登山点穴难。若还差一指,如隔万重山。”大抵乘生气全在点穴,而点穴须在正心诚意,从容精详,反复玩索。此系险事,岂可同明显之穴而易视之?切不可妄逞聪明,鲁莽苟且,否则害人终害己矣。


于都杨公地理文化研究院 标志2.jpg


上一篇:一脉相承的时空密码

下一篇:没有了

手机版仅显示本站部分内容
更多详尽情况,请用电脑观看
官方网址 : https://www.ydygfs.com
手机微信 : 1527970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