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故事
唐朝国师:杨筠松

作者:21-04-29 19:02:54

唐朝国师:杨筠松
 1.png

        杨筠松,名益,字叔茂,号筠松,民间称杨救贫。据《江西通志》载:“筠松,窦州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杨筠松乃断发径仑,步龙一过虔州,以地理术行于世,系杨救贫先生是也,卒于虔, 葬于中药口。”又据《赣郡志》(明万历赣州知府黄克缵编修)载:“杨益,字筠松,窦州人。官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窃柲书中禁术。与仆都监自长安奔虔化怀德乡,爱其山水,遂居焉。以其术授曾文辿,刘江东诸徒,世称救贫仙人。卒葬于都药口坝,今呼为杨公坝。著有《青囊》、《疑龙撼龙》、《穴法》、《倒杖》诸书传世。”这些短短的文字概括了杨筠松不平凡的一生。
      《赣州府志》云:“窦州杨筠松……,卒于虔,葬于都药口坝”,又据《于都县志》(同治十八年版)云:“唐都监杨筠松墓,县东北八十里,地名跃口,今称杨公坝,明太守叶梦熊竖碑表之”。又云“杨筠松卒于药口(跃口)其徒曾文辿即于坝上择地葬之,因名杨公坝。”又据《于都县地名志》载:“杨公坝原名芒筒坝,为缅怀杨氏怜贫恤苦,乐善好施的美德,后人将其改为‘杨公坝’,今属于都县宽田乡,亦即于都车溪黄沙村出土杨筠松明清碑记处的河对面。”对此,           《管氏族谱》也载:“筠松杨公实卒于此,称此地曰“杨公坝”,盖地以人传也。明万历七年,太守叶梦熊曾在梅江西岸,江水从今河头村急转直泻寒信峡的山嘴处(又名老鼠搬仓),正对着杨救贫墓址立了一块红石日照碑,以资纪念;另外,清嘉庆十八年段道轩、吴肇龙二位风水师前来祭奠祖师杨救贫,并祈求祖师护佑操业遂心应手,并立碑纪念。现二块碑石存于于都县博物馆,在原立碑处于都县人民政府于1993年建了一块杨救贫纪念碑。这段文字表明杨筠松死于寒信峡药口,葬于寒信峡杨公坝。
       杨筠松确切的生卒时间无从考证。他生活于唐朝晚期,据钦定《四库全书》子部七载:“筠松,不见于史传”。说明直到清代都没发现杨筠松的传记。对于一个时逾千年又缺乏史料的人,要确切了解掌握其生、卒等具体情况是相当困难的,事实上民间的传说以及风水地理书籍中记载他的生卒时间各承其说。据兴国三僚曾廖二姓家谱记载:“杨筠松生于大唐太和甲寅三月初八日戌时,卒于昭宗光化三年二月初九日卯时,寿六十七岁”。
       据《四库全书》载,杨筠松著有《青囊奥语》、《天玉经》、《玉尺经》、《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杖》等勘舆学理论著作。其中,仅137字的《青囊奥语》是风水实践的纲领,《天玉经》是风水实践的细则,《玉尺经》是歩砂量水的准绳。杨筠松创造了自唐代以来,有系统理论、有具体实践操作规程的中国风水;他还创造了以磁针方位为正针做地盘,以日景方位为缝针做天盘,二十四山七十二龙的杨公罗盘。杨筠松以其理论与实践,创立了赣派(又称形势、峦体派)风水理论,开创了中国风水的新时代,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中国形势风水地理的祖师。
       杨筠松自唐末黄巢起义进入赣州,他操风水为生,足迹遍布虔城、赣县、于都、兴国、宁都,到过抚州、吉安,远至闽、粤一带,他用自己擅长的风水术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一生扶贫济困,匡扶正义,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传说,被世人称为救贫先师。
       寒信峡是杨筠松往来于各地的必经之地和中转站,他钟情于寒信峡的山山水水,以至死前交待葬于寒信峡,并留下偈语:“头顶八字水,脚踏寒信嶂。那个做得到,代代出丞相”。 让后人来寒信峡朝拜寻迷。


 0.png

杨公堪舆风水  www.ygkyfs.com  

黄麟堪舆风水  www.ydygfs.com

电话15579467658 15279708575 QQ 2294300980

黄麟堪舆风水 黄麟择吉馆 于都堪舆风水 杨公风水 

于都赣派风水师   于都杨公风水  杨救贫风水专家

杨筠松风水 赣州三僚风水  风水专家  著名风水师

江西形势派风水 寻龙点穴高手  赣州排名兼职杨公

江西于都杨救贫风水发源地杰出名师 周易经学风水

择吉择日师  研讨理气堪舆风水师 峦头堪舆风水师 

江西省于都县杨筠松文化研究协会     陈蔚明

 

 




上一篇:细诉风水大师不过五的故事

下一篇:寒信村肖宗仙的故事

手机版仅显示本站部分内容
更多详尽情况,请用电脑观看
官方网址 : https://www.ydygfs.com
手机微信 : 15279708575